湖北师范大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发布者:信息公开网发布时间:2024-09-20作者:浏览次数:10

为规范教学要求,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实施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标准见附件。

 

附件:1.湖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

2.湖北师范大学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3.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案质量标准

4.湖北师范大学理论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5.湖北师范大学自编教材建设质量标准

6.湖北师范大学教材选用质量标准

7.湖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质量标准

8.湖北师范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9.湖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质量标准

10.湖北师范大学专业实习质量标准

11.湖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质量标准

12.湖北师范大学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附件1

湖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质量标准

前期论证

制定指导意见

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联合组织调研、论证,制定《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各学院要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依照指导意见,开展本单位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论证。

现行方案评估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应建立在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形成自查报告,应具体提出在新一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整改措施。

人才培养

方案制定

 

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行业特点和学校办学定位,明确清晰地总体描述出学生毕业5年左右的发展预期;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指导意见要求;目标定位明确,能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涵盖毕业生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具体能力以及就业领域或服务面向等方面。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体现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要求,应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且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逐项分解落实;应对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明确的、可衡量的具体描述。

培养标准

总体要求定位准确,表述清晰,与培养目标高度吻合,能清晰体现专业特点与学生特长,要求明确具体;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符合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要求。

修业年限和授予学位类别

明确描述标准修业年限和弹性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类别符合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

学时及学分

要求

严格依照《标准》中规定的各专业类参考总学时或学分确定专业总学分及学时学分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标准》中规定的学分区间中间值;《标准》中未明确规定学时学分比例的,原则上理论课每15-18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3236学时计1学分,集中时间1周计1学分。

 

课程结构和

体系

按照“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三者之间“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逻辑关系,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在达成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过程中起到的支撑作用和支撑关系应明确体现;所开设的课程数量和学分总数应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需要;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符合学校指导意见要求;各课程性质学分学时结构和比例合理;课程模块完整;课程学时、学分、性质、开课学期等信息完 整;课程开设顺序和进度安排合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符合学校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要求;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清晰,各实践模块学分比例合适;与专业知识领域相适应的主要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合理。

后期评审

校内评审

应包括以下两个环节:各学院组织本单位教授委员会、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对草拟的培养方案进行征求意见,并修改;学校组织教学委员会,对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集中答辩、评审,并给出修订指导意见。

校外送审

选取同行专家、行业专家、毕业生代表、就业单位代表等不同层面,对草拟的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附件2

湖北师范大学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课程性质与目标定位

1.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及作用定位准确。

2.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

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3.教学内容选择符合课程教学目标。

4.内容安排科学,重点难点突出,课时分配合理,章节安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培养的形成规律。

5.教学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

6.教学方法与手段选用合理,符合课程性质特点。

文本内容与格式

7.大纲文本编写内容完整包括课程说明、课程设置的目的及意义、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格式规范。

8.教学大纲层次清晰(章标题、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本章学时数等

9.课程信息与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保持一致。

运行与实施效果

10.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环节,教学大纲齐备。

11.教研室和教学学院审签手续齐全。

12.教材选用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13.课程教学能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开展。

14.考试命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

 

 

附件3

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案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教案首页

统一规格,整洁,无破损涂抹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明确,课时分配合理、准确、具体,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在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教学重点、难点

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准确,在教案中做出醒目标记,并有相应的突破重点、难点的方式方法。重点是课题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难点是课题学习时易产生困难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点。

教案内容设计

整齐、语言简练易懂,文图并茂,图标规范,使用规范文字,无错别字。教案中引用概念正确、内容充实、层次分明、举例恰当、实用性强,重点难点解析清楚,能反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

教学环节设计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教学步骤和讲课内容、巩固上节课内容、归纳小结、布置作业等各环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灵活多样,符合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体现探究性教学方式,体现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

根据讲课内容和教学实际需要,恰当、合理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新颖、直观、实用,板书布局合理。

教学时间安排

每个教学环节要有明确的时间分配,时间分配合理,和教学进度与课堂进程相对应。突出重点环节、重点教学内容。

作业设计

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精心设计、合理选择作业、实验、辅导答疑等课后延伸内容,符合学生实际,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学反思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的授课任务完成情况教学效果体会及改进措施标注在教案上修改教案时应及时反映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


附件4

湖北师范大学理论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穿教书育人

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教学态度

自觉遵守教学纪律,课前准备充分

精神饱满仪态大方,教风严谨语言流畅,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耐心讲解,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有效调控教学节奏

关心尊重学生,传播正能量,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不散布违反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等不当言论

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体现“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实际,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突出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充实新颖,知识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知识容量合理,重点突出,难易得当,进度合理

反映学科前沿,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注重理论和实训相结合,积极扩展学生视野

教学方法

讲述生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重视技能与思维训练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融合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多种教法优化组合,支持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思维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个别指导,兼顾其他

教学效果

学生到课率高,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认真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附件5

湖北师范大学自编教材建设质量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教学水平

教学适应性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

认知规律性

符合认识规律、富有启发性,便于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

科学水平

先进性

恰当及时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

系统性

能完整表达本课程应包含的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体系完整。

理论实践性

能正确反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理论阐述严谨正确,密切联系实际。

编写水平

编写队伍

主编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较强的教材编写能力,且讲授本门课程三轮以上。

参编人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本学科领域。

编写必要

选题的重点

现我校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教材;

体现我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教材;解决教学急需、填补学科空白的教材;与我校实际紧密切合的实习实训教材。

同类教材比较

与现有同类教材比较有自身特色和优势

 

附件6

湖北师范大学教材选用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教学水平

教学适应性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本课程教学的要求;取材合适,深度适宜,份量恰当。

认知规律性

符合认识规律、富有启发性,便于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

科学水平

先进性

恰当及时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

系统性

能完整表达本课程应包含的知识,反映其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体系完整。

理论实践性

能正确反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理论阐述严谨正确,密切联系实际。

思想水平

思想性

思想观点正确,弘扬民族文化。

逻辑性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教材体系能反映内容的内在联系及本专业特有的思维方法。

选用必要

教材类别

马工程教材:严格按国家要求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国家级、省部级教材:优先选用获奖教材(包括国家级教材奖、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教材奖、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

推荐的教材以及高质量的电子教材。

出版时间

近三年出版教材。

 

选用程序

选用教材由课程团队或教研室集中进行严谨的讨论和论证,并由学院领导认真审核,最后由学校教材管理办公室依据《湖北师范大学教材管理办法》审核。

附件7

湖北师范大学课程考试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大纲要求

能覆盖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

符合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中对知识、能力的要求。

题量

试题题量恰当,应保证大部分学生在90分钟左右完成。

难易度

试题难易度适中、区分度适当。原则上基础知识的试题占40%左右,重点内容的试题占40%左右,综合运用和能力测试试题占20%左右;难度上应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较容易的试题占40%-50%,中等难度的试题占35%-45%,较难的试题占15%尽量做到80%(理70%)以上的学生总评成绩能达到合格水平。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最大限度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减少客观题比例。

准确度

试题题意清晰明确,语言准确简练,试题内容准确

重复率

AB两套试卷之间以及与上一年的考试试卷之间的重复率应小于15%;同一套试卷不应当出现内容重复的试题。

卷面质量

试卷格式规范,表述正确,无科学性错误,使用规范汉字,不出现错别字。公式、插图工整、清晰、准确,分值详细正确。

试题

完整性

同一门课程考试试题须有AB试卷,湖北师范大学期末考试命题合理性审核表,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组成。试卷所附的参考答案应正确、清楚、完整;一个题目有多种答案或有多种解答方法的,应尽可能给出主要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应科学、合理,便于阅卷教师掌握和操作;给出每题的主要步骤或解答要点的分值。

测试能力

试题要求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重视过程考核,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映出学生在识记、分析、创造性方面的差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组织要求

试卷的评阅,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严格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阅,扣分和给分必须有依据。凡有条件实行流水阅卷的课程,均要在指定地点集中阅卷,流水阅卷工作由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负责,教研室主任具体组织实施。

 

标识要求

所有评阅过程中必须使用红色笔批阅,小题内给负分,标记在每小题的右边,大题号前打正分。

 

分数要求

在每题大题的对应位置标记该大题总分,并将大题总分计入卷面首页得分栏。大题分、总分均按正分记载。小题、大题、总计分数须计算正确,卷面总分应等于各题得分的总和。

签名要求

试卷评阅改动的地方,阅卷教师需要在修改处签全名。评卷教师应在相应阅卷人位置栏签名。

考勤

平时

成绩

增加考试成绩的构成方式,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平时成绩的给定应体现过程考核,可将作业、课程小论文、作品设计、课堂表现、参考书阅读小结、考勤等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中,每一项平时成绩的考核均应有考核依据和记录。平时成绩原则上可占30%-50%,一般平时成绩的项目不少于2项(专业必修课一般不少于3项),其中课堂考勤所占比例不超过平时成绩的30%平时成绩的比例由任课教师于期末考试之前填入《期末考试课程情况登记表》中,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须与教务系统成绩录入比例设置保持一致。

卷面

分析

卷面成绩应呈正态分布,如出现异常现象,任课教师应当进行分析并作出说明。对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覆盖面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填写《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教学

反思

对卷面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内容及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答题整体情况反映出的“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改进

措施

通过试卷及成绩分析,在肯定有效教学手段、方法和措施的同时,需找出不足的原因,并对今后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试卷归档

质量

根据《湖北师范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中试卷装订与考试档案保管的要求,使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试卷装订用封面,装订内容包括《湖北师范大学学生学业成绩表》、《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湖北师范大学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湖北师范大学期末考试命题合理性审核表》、空白试卷全文(A卷或B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学生答卷(试卷试题量较大的只装订学生答题纸部分)。封面上手写文字用黑色墨水笔,字迹清楚、工整规范,不得潦草。装订前应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小号在上大号在下的顺序进行整理,一律以课程为单位装订,以便随机抽取查阅。通识(必修)课程的试卷由开课学院按要求装订。所有课程期末考试试卷由开课单位负责保存至该门课程考试结束后的六年。

 

附件8

湖北师范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制度建设与管理

制度建设

组织健全,制度健全且执行严格。

档案管理

实验教学档案(制度、实验课表、实验报告、成绩单、实

验项目表等)齐全、填写认真、规范。

实验文件

实验教学大纲

有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实验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内容完

整、学时分配合理;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比例≥80%,效果好。

实验教材、

指导书

采用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或有

特色的自编实验讲义。

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计划表明确、合理,执行严格。

实验环境

安全与环境

实验前后环境整洁,材料齐全、摆放合理安全,危险品等措施得当、齐全,实验室通风、照明、温控等设备完好,水、电、气布局合理、规范、安全。

仪器设备配备

能满足教学要求、完好率≥95%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状态清楚,有安全措施。

实验室开放

开放时间长、范围广,记录规范,效果好。

运行

实验试做

首开实验(含新教师上岗、新开项目)须按学生标准试做

实验、测定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准备

教师备课认真、准备充分;学生预习认真、规范。

教学组织

严格按课表开出实验,无私自停调课现象,严格按教学要

求组织实验教学。

实验指导

教师示范规范,指导实验认真负责,回答问题耐心细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得包办代替。

实验分组

基础实验每组不超过2 人,综合性实验2-4 人,每位教师

指导不超过10 组。

实验考核

所有实验均有考核记录,成绩呈偏正态分布。

实验开出率

≥95%

实验过程及效果

实验操作水平

操作规范、实验习惯良好,实验过程安全有序。

实验设计及分析能力

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合格率高,与实验技术、原理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高。

教学效果

实验原理、操作规程阐述清楚;示范操作熟练、规范;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精心使用器材;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并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完整、规范,教师批阅认真

实验日志

实验日志填写规范、认真。


附件9

湖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质量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实习

准备

组织领导

有毕业实习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的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学科教学论教师、专业指导教师、教学秘书、辅导员、班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

实习大纲

符合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要求(包括实习目的、实习的内容与要求、实习单位和场所选择要求和日程安排、实习准备工作、实习考核方式)。

实习计划

符合实习大纲要求(包括实习的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实习的组织、领导、实习单位安排和实习生编组;实习方法与指导,实习总结的安排;实习纪律和有关注意事项;成绩考核标准及办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实习动员

向学生讲明实习目的及要求,并进行纪律、安全教育。

指导教师

由指导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实习基地

基地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尽可能选择专业对口,工艺和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高、生产任务比较充足、企业领导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原则上每个实习基地应能同时容纳10人以上集中实习。

现场

实习

教育教学实习

1. 做好相关听课记录,不少于10篇。

2. 独立撰写3-5篇课堂教学详细教案。

3. 独立授课次数不少于8节。

4. 课外辅导学生主动耐心,热情有成效;批改作业及时,细致正确。

5. 积极参与基地学校学科、教研活动。

班主任工作实习

1. 熟悉班级情况,每天撰写班级工作日志,每周至少完成1次个别教育记录。

2. 至少组织2次主题班会活动或课外活动。

教育调查和实习工作总结与反思

1.深入实际,调查认真,撰写1篇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调查报告。

2.根据教学工作实习情况,撰写至少2篇不少于800字的教学反思

3.根据班主任工作实习情况,撰写1篇不少于1000字的总结。

纪律和

1.严格遵守本校和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师爱生,完成实习工作任务。

2.在实习基地学校内和有效时间内打卡。

成绩评定

严格按照评定标准,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完成实习任务的质量,全面综合后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予以考核和评定。

实习结束时:1进行学生个人实习总结、指导教师总结实习小组总结和学院实习工作总结,并提交书面材料,由学院存档;2学生提实习成绩评定表3学院召开实习工作总结交流会。

材料归档

实习计划、实习手册、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学院实习工作

总结等由学院归档保存。

 

 

附件10

湖北师范大学专业实习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实习准备

实习大纲

符合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要求包括实习目的、实习的内容与要求、实习单位和场所选择要求和日程安排、实习准备工作、实习考核方式

实习计划

(指导书

符合实习大纲要求(包括实习的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及日程安排;实习的组织、领导、实习单位安排和实习生编组;实习方法与指导,实习总结的安排;实习纪律和有关注意事项;成绩考核标准及办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实习动员

向学生讲明实习目的及要求,并进行纪律、安全教育。

指导教师

由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课教师担任。

实习场所

专业基本对口,能满足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单位设备比较先进,对实习生比较重视;便于安排师生食宿,交通便利;就近方便,相对稳定;提倡和鼓励各专业与选定的实习单位长期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现场实习

实习内容

按实习大纲、实习计划(指导书)的要求进行。

实习纪律

遵守学校及实习单位的有关纪律要求,无安全事故。

实习单位

由实习单位指导人员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动手能力、学习态度及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评分

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小组鉴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语、实习单位意见及纪律、表现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总结、分析

实习结束时:1学生提交专业实习手册2教师撰写

实习总结;3学院召开实习工作总结会,听取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的汇报并进行经验总结。

材料归档

实习计划、实习指导教师手册、学生专业实习手册

、实习总结等由学院归档保存。

 

 

附件11

湖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质量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及质量标准

准备

组织

管理

 

成立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制定工作计划、日程安排。

指导教师

1. 有高度的责任心、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含硕士)以上学历;

2. 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为4-6人,最多不得超过8

选题

选题要求

1. 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教学计划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

2. 题目难度要适当,涉及的知识范围、理论深度要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

3. 应有新意,有科学研究或实际应用价值,能够反映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有50%以上的学位论文(设计)须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要求;

4. 学位论文(设计)选题实行双向选择,指导老师应尽早向

学生公布学位论文(设计)题目,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也可结合大学生科研立项及指导教师科研项目主设计学位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原则

1. 学位论文(设计)题目一人一题,对于个别专业,如果采用同一个大题目,则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专题;

2. 若选择老题,必须做到老题新做,要有新的内容和要求;

3. 文献综述类、简单的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等类题目不能做学位论(设计)题目;

4. 已经批准的题目不得随意更改,更换题目必须具备相应审批程序。

开题

开题要求

1. 学生应按时按要求向学院学位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呈交开题报告表;

2. 学院学位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应明确签署相应的指导性意见;

3. 开题审核通过的学生,不得擅自更换选题。

撰写、指导

撰写时间

 

学位论文(设计)时间安排原则上应覆盖一个学年。

撰写要求

1. 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选题进行综合分析,工科毕业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方案比较、选择;

2. 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解决论文中的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相对前人研究成果应有自己的见解;

3. 理论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立论正确,论证严密,公式推导正确,逻辑推理力强;

4. 能将信息技术灵活用于学位论文(设计)过程中。

撰写规范

1. 学位论文(设计)的基本格式应符合《湖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

2. 文史类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一般不少于8000 字,理工科类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 字,外语类论文正文部分不得少于4000 单词,音、体、美等专业可视情况酌减。

指导

1. 教师指导每位学生的次数不少于6 次,检查、指导、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每次均应如实填写指导教师工作日志

2. 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定稿打印、装订文本;

3. 指导学生准备论文答辩。

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主要由学位论文(设计)指导委员会抽查,抽查比例原

则上不得低于10%

评阅要求

着重审查文本质量,包括设计思路、理论观点、知识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文本、设计成果的规范性等,客观给出评语和评阅成绩。

答辩准备

1.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小组原则上由3-5名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中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原则上不包括答辩人的指导老师。

2.答辩前应及时向学生公布答辩小组教师名单和学生参加答辩的日程、地点等。


答辩程序

1.所有完成学位论文(设计)的学生均须答辩;

2.答辩人应提前3天向答辩小组提交论文答辩申请书、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学位论文正式文本(一式三份,装订成册)。

答辩小组成员应提前一天详细审阅上述材料,了解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并准备答辩时提出的问题;

答辩以公开方式进行:(1)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2)答辩过程如实记录。


成绩评定

答辩结束后,答小组经充分讨论,填写《湖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原始记录表》,写出有针对性的评审意见,给出恰当的评定成绩;

学位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应呈正态分布,优秀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左右。

凡在完成学位论文(设计)过程中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者,按

作弊处理。如直接引用他人的材料占论文(设计)内容25%以上者,其学位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记。


优秀学位论文

评选

1. 对于结合生产、科研,并有实用价值课题,要做好成果的有偿转让工作,发挥其经济效益;对于经过精选出来的学术水平较高的优秀学位论文(设计)应予推荐发表;

2. 应届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中推荐5% 作为校优秀学位论文(设计,并按3%推荐省级优秀论文。


抽检

抽检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按毕业生人数的4%随机抽检论文(设计),原则上做到专业全覆盖。按《湖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评分标准》评定论文成绩。对于抽检不合格论文,要求学生重新修改完善,学院重新评审并提交整改工作报告。


总结

总结

每届学位论文(设计)结束后,从学位论文(设计)的选题、指导、育人、质疑、答辩等方面深入分析教育教学质量,总结学位论文(设计)的组织指导工作经验,以利于改善管理和提高培养人才的工作质量。适时召开学位论文(设计)教育教学研讨会,组织经验交流。


归档

归档

1. 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当年学位论文(设计)的整理、装订、归档工作;

2. 学生应将学位论文(设计)文本按统一要求装订成册;译文及原件、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整理好另行装订;

3. 至少保存5 年,被评为校优秀学位论文(设计)的必须永久

保留。


附件12

湖北师范大学课程建设质量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质量标准

课程

育人

课程

思政

课程思政应融入到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在课程团队组成,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资源的挖掘及课程质量评价等环节,都应融入思政元素,寓思想引领、价值观培育于课程建设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机统一。

课程

建设

团队

课程负责人

应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原则上应承担该课程主讲任务,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高、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有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

主讲教师团队

课程教学梯队应由承担本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效果良好,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课程团队发展

建立教科研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共同体,有定期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创新的工作机制,能够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切实开展教学实践应用。

课程

设计

与实

课程

规划

有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和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课程设置合理,与前导、后续课程衔接得当,符合《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课程

内容

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能反映本课程领域内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反映时代特征,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体现两性一度

实践教学环节

高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讲教师应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设计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

组织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数,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应用线上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课程

建设

条件

与资

教材选用与建设

选用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省级以上统编或规划教材,鼓励教师编写相应的优秀特色教材或参考资料,供学生选用。

实践教学条件

配套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践教学条件与资源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

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效运用智慧教学工具、智慧教室、智慧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建设及运行情况良好。

课程

质量

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大力推进教考分离改革,建立或完善试卷(试题)库,以考核学生能力为导向,推进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成绩评定体系改革。

课程教学效果

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学生满意度高。

课程

管理

课程建设反馈

定期召开课程组建设会议,研讨课程建设效果,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

教学资料管理

课程建设相关教学材料归档完整,材料有目录清单、内容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