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学校“人才质量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实施党建“三大工程”和“三大行动计划”,牢记育人初心使命,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牵引,以“双一流”建设为核心,以治理体系与结构现代化为目标,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安全稳定三项职责,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省属一流、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师范大学,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迎接学校党代会胜利召开,向建国70周年华诞献礼。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新思想为引领持续改进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把讲政治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努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思政课创优攻坚行动,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2.加强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新思想引领工程”,推广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处走、往实处走、往心里走。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在广大师生中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抵制宗教渗透,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系统集成“五个思政”,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和新闻舆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宣讲对谈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争创国家级文明校园。
3.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做好党代会组织筹备工作。以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实施“党旗飘扬工程”“党徽闪耀工程”,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做到“五个到位”。持续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做到“七个有力”。深入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继续开展“两访两创”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党校培训精准化水平。持续做好结对帮扶活动,扎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4.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注重培养年轻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用“好干部标准”扎实做好换届工作,加强干部培训与学习进修。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实施“岗位建功行动计划”,建立正向激励体系。完善干部分类考核办法,推进平时考核、专项考核、跟踪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鞭策作用。从严从实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做好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兼职管理、个人因私护照、出国信息报备、干部档案管理等工作。
5.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中央和省、市纪委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要求,紧盯“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压实“两个责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大力整治教职工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聚焦重点,完善日常监督,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认真推进纪检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开展“十进十建”活动。提升纪检工作信息化科技化水平。
6.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强化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增强“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双一流”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继续打造统战“同心”品牌,健全和落实支持党外人士发挥作用等机制,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知联会、留联会、侨联规范化建设,推动统战工作进基层进院系。做好民族宗教和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全面提高群团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妇委会、离退休老同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同为学校建设发展凝心聚力。召开教代会,切实推进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召开团代会,深化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团,加强学生社团管理,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鼓励老同志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和传帮带工作。
二、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第一资源,持续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7.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和落实机制,定期研究工作,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聚五湖四海英才而用之。落实《中共湖北师范大学委员会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工作制度》,积极参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教师创新创业活力,让各类人才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8.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落实《湖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多措并举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瞄准紧缺学科领域和方向,有针对性地从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吸引顶尖人才,继续做好“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及特聘教授岗位等高层次人才项目工作。坚持“一人一议”“柔性引才”“分类分层次引进”原则,实行项目聘用、协议聘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9.全面实施“磁湖人才计划”。落实《湖北师范大学“磁湖人才计划”实施暂行办法(试行)》《湖北师范大学教师低职高聘暂行管理办法》,做好教师“磁湖人才选聘”“低职高聘”工作,有重点地在教师中培养一批学术骨干和教学名师,稳定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开展新一轮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遴选。
10.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继续实施《湖北师范大学专任教师进修管理办法》,支持中青年教师读博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35%,省级重点学科团队中博士比例达到50%,45岁以下教师博士比例达50%以上,半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4%。深入实施《湖北师范大学教师实践锻炼暂行管理办法》,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进行实践锻炼,“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30%。
11.完善聘用、考核与激励机制。启动第三轮岗位竞聘。深化人员聘用制度改革,逐步实行教学、研究岗位分类聘用模式,鼓励学院自主聘用各级各类人才,提高人才资源使用效益。深化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纠正“五唯”现象,建立适应不同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构建以学院为主导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机制,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深化激励分配制度改革,将使用效益与绩效工资挂钩,与人才引进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挂钩,完善重大贡献和突出业绩奖励制度,职称评聘向中青年教师倾斜。
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精神,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大会,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落实“第一标准”,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严肃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
三、系统谋划“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学校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13.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认真落实《湖北师范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申报工作方案》《湖北师范大学2018-2023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方案》,加强领导、组织推进,力促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3个学科能够成功立项。
14.推进教育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贯彻落实《湖北师范大学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加强教育学国内一流学科内涵建设,围绕教育学国内一流学科提质进位目标,深入实施“教育学学科振兴工程”及其系列计划,推动建设“教育学学科发展特区”。
15.协同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优化学科整体结构,推进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光学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优势特色学科迈入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对接市场加强应用交叉学科和学科群建设。建设一流学科项目库,强化省拨奖补资金、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资金管理。加强硕士点自评整改工作,确保顺利通过抽评检查。
16.实施与华中科技大学战略合作。签订《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师范大学关于学科建设的合作协议》,在学科建设领域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以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数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为重点,主动对接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学科,促进两校深度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17.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召开教学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写好“奋进之笔”。围绕“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对接“双万计划”,推进专业调整升级和集群建设,建立专业增设、改造、重组、调整与退出机制,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实现课程内容更新。实施“荆楚卓越教师”“荆楚卓越工程师”“荆楚卓越法律人才”项目,培育国家级卓越人才计划项目。加强新工科建设和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力推更多专业进入重点批次招生,不断提高生源和就业质量,促进更多学生在鄂、在黄就业。
18.做好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认真落实《湖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方案》,在办学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障及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加强改进。开展专业评估,打造“金专、金课”。
19.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建设,实行研究生培养环节精细化管理,加强导师、研究生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形成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分类培养、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和数量。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提高学术硕士学术水平和专业硕士应用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导师考评和淘汰机制。组织好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确保考试组织规范、安全、有序。
20.着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理顺教师教育学院职责,专司全校师范生培养,组织课程与教学论师资力量加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服务。按照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标准开展师范专业认证,办强师范类专业,形成高水平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营造浓厚师范氛围,持续开展“三字一话”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教师教育特色中的重要作用。与黄石市共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高中、附属初中、附属小学和附属幼儿园,经过3—5年的奋斗,使系列附属学校的办学水平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21.加快推进向应用型转变。加强鼎利学院、文都学院建设,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应用型专业集群发展,凸显双主体学院在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应用型科研及成果转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品牌效应,积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试点。
22.做好科研顶层设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三个面向”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制定和修订我校科研工作系列制度文件,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完善科研考核和奖励政策,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科技管理能力、成果评奖入围率和专利成果转化能力。召开科研工作会议。
23.提升科学研究实力。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力争获得更多省部级科技奖项和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打造“大项目、大成果、大奖项”,培育国家级“三大奖”。对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好智库。动态调整科研平台,科学布局科研创新平台基地,加大创新团队建设力度,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青年教师下企业计划和博士服务团项目,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24.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积极拓展本科和研究生中外(含港澳台)合作办学项目,努力做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提高招收留学生的质量和数量,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积极深化与英国北爱尔兰政府、奥斯特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孔子学院(课堂)发展。聘请10人次外籍专家学者来我校任教、讲学,鼓励更多师生出国研修和参加留学、交流项目。
25.与黄石市、经开区开展校地合作。贯彻落实黄石市委第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出台《湖北师范大学服务黄石市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工作计划》,大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对接合作项目,推动双方在教育、人才、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
2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根据省教育厅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要求,修订目标管理实施办法,深化财务、国资、基建、后勤等方面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理顺财务、资产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重大设备采购项目校级论证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偿使用机制,规范校园经营活动管理和学校公共场所进行出租出借,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扎实做好中层干部换届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切实为基层、教师减负。支持文理学院加快改制步伐。
27.科学完成“三定”工作。制定“三定”工作方案,科学完成“三定”工作,通过“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进一步优化我校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实现我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和校务公开,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28.增强办学“造血”功能。利用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高等教育综合奖补资金、高校社会捐赠综合配套资金等统筹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大力争取对外非常规性发展改革项目。做好校友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争取更多社会捐赠。深化校企校地合作,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扩大研究生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和自学考试规模,壮大发展基数。狠抓预算执行管理,做到“科学花钱、按时花钱、均衡花钱、有质量地花钱”。
29.推进重点基建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大数据与自动化实训中心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争取主体工程完工。完成资源环境工程大楼项目施工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队伍招标与采购工作,早日动工建设。全面完成校雨污分流工程、主管网建设及支管网改造工程。推进黄金山新校区规划建设工作。
30.统筹智慧校园、美丽校园和平安校园建设。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完善一卡通系统后续相关对接工作。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创建美丽校园。对引进的餐饮企业加强管理,提高饮食服务质量。推动节水节能减排,建设“节能型校园”。强化涉稳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压实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认真做好密码安全和保密工作。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实验室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置安全、校车安全及防溺水、防踩踏、防非法“校园贷”等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