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加快发展 以优异成绩庆祝建校五十周年

发布者:信息公开网发布时间:2023-06-19作者:浏览次数:24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学校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以改革创新赋能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的师范大学,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认真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特色宣讲被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42个面上问题已全面完成整改销号。高质量开展“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全校党员领导干部领办实事257项。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4个本科专业。15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省级教研项目1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汉语言文学等3个专业高质量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获批国家自科和社科项目21项,省部级自科和社科项目50项,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5项,到账科研总经费近1.5亿元。湖北师范大学科技园正式获批为2022年湖北省级大学科技园。完成了电厂事故灰场121.8亩地块收储工作。新增5.5万平米校舍面积,新建和改造了近5000平米运动场。养老保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学校“新机保”于20229月正式上线。获评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省级示范高校征兵工作站,连续十年被评为“黄石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优胜单位”。一年来,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进取,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学科龙头地位,“双一流”建设稳步推进。完善优化学科布局,制定《湖北师范大学“十四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主动融入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布局新工科、新文科等方向领域。积极推动博士点申报工作,制定《湖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与博士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细化年度指标任务,并分步实施推进。完成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工作。扎实推进教育学国内一流学科和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学科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省级教学成果奖均取得新突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近800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280篇,获得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授权22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奖项10项;在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省级奖项13项。生源质量持续提高,本科招生计划4382人,较上一年增加216人;研究生招生计划620人,较上一年增加33人,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数达2851人,同比增长28.08%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大力争取各类科研项目、平台和奖项,获批国家自科项目10项,省部级自科项目25项,国家社科项目1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5项,到账科研总经费近1.5亿元。获批专利授权41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型专利8项。积极开展高校服务千家企业活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地)企合作协议75个,共建科研平台75个,新增省科技厅创新群体项目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项,全年共派驻30人赴企业挂职。湖北师范大学科技园获批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显著提升。加大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力度,新增博士43人,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到39.52%。探索实施年薪制聘用、一人一议”聘用等引进政策,已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10余人。修订《湖北师范大学教职工进修管理办法》,规范教师进修管理。获批省博士后卓越人才跟踪培养计划1人,市校企共享计划8人。吴爱龙博士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榜“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评选表彰2022年度“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管理服务育人先进个人”34人,1人获得湖北省“荆楚好老师”提名奖,7人获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市级荣誉称号。

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出台《湖北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合作办学远程授课专用教室(一期两间)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创新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2023年度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1项。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签署了新的孔子学院合作协议并获得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录取国际中文教师8人,国际中文志愿者15人。

六是坚守教师教育主业,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积极响应教育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精心组织申报并获批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周密谋划部署,制定实施方案,主动联系协调,开展支持对接,推动工作落实。扎实推进湖北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两站两基地”建设,实现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发展一体化,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贡献。学校申报的教学成果“校地协同·双向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五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湖北省一等奖。在“田家炳”杯全国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湖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2022年度举办两届)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

七是夯实发展要素保障,管理服务更加科学规范。多措并举增强造血功能,2022年争取财政追加资金1.2亿余元,较2021年增长近7000万元。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收入、财政配比收入、资助学校支出再创新高。严格招标采购程序,项目执行率100%。做好了经济责任审计、新建项目清单及控制价编制以及基建维修工程结算审计等工作。国有资产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全面加强,设备维修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做好了读者服务、档案管理和学报工作。扎实推进“洁绿亮美”工程,校园环境不断美化。狠抓综合治理,平安智慧校园逐步升级,学校连续十年被评为“黄石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核优胜单位”。另外,学校还统筹抓好了继续教育、校友、信访、保密等工作。

八是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师生幸福感持续增强。大力提升教职工待遇,按照新标准调整基本工资,补发基本工资差额201万余元;完成2022年薪级工资滚动,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单位标准,全年增资607万余元;发放在职教职工2022年单列核定绩效工资926万余元,退休教职工2022年统筹待遇270万余元。养老保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学校“新机保”正式上线运行。组织开展教职工普惠性和个体性慰问服务,经费共计347.9万元。组织440位老同志参加了健康体检,做好了异地老同志医疗费报销和门诊费提取工作。完成4969名经济困难生认定,贫困生100%受助,依规发放奖助学金2600万余元。注重师生安全,全年组织全员(扩面)核酸检测20次、抽检110次,疫苗接种覆盖率达98%以上。1个案例入选“2022年度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院(系)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九是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完成了电厂事故灰场121.8亩地块收储工作,实现了几代湖师人的夙愿。大数据与自动化实训中心、资源环境应用技术工程大楼、2栋研究生公寓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增5.5万平米校舍面积,新建和改造了近5000平米运动场,有力改善了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规划用地200亩、总投资7.06亿元的湖北师范大学南区扩建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完成了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工作,规范了虚拟服务器资源的管理分配。

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新成效。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系列辅导报告会。组织师生收看、收听党的二十大盛况,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专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七度”宣讲,特色宣讲被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日报宣传报道。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和安全稳定责任。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十一届省委第九轮巡视向学校党委反馈的42个面上问题全面完成整改销号。在全省率先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完成“至诚”和“弘毅”学生社区建设并投入使用,学校获评省级示范高校征兵工作站、2022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领办完成实事257件,各类经验材料被省、市简报刊发,被学习强国、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全年提拔、调整处科级干部104人。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开展政治生态分析,推进清廉湖师建设,相关经验做法被湖北省纪委监委网站等媒体报道。学校荣获全省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市“红旗型支部”1个,获评黄石市党建考评优秀、黄石市教育系统首批“清廉示范学校”、全省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当前学校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与上级要求和师生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高层次人员引育还需继续加强,博士教师占比还没有达到申博建点的规定要求;高峰优势学科数量偏少,学科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大先生、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奖项”有待进一步培育和突破,科研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所弱化,一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劲头不足,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突破瓶颈,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敢下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以创新实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学校的“人才强校年”。学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师范教育第一职责,锚定“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内涵建设主线,强化人才队伍支撑,深化改革创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工作,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创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高水平的师范大学,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校50周年。

今年以来,我们对照学校2023年工作要点,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奋力推动学校工作部署落地落细,以“开局漂亮”为“全年精彩”打下坚实基础。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好的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湖北日报、全国高校思政网等媒体报道。完成了学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和中层正职选任工作,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多措并举引才聚才,引进博士22名。体育教育、历史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四个专业接受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0项。在“田家炳杯”第八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的优异成绩。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正式跨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荣获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获批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高校。5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我们仍需再接再厉、勇毅前行、攻坚克难。下一步,我们要集中力量重点做好十件大事:

第一,聚焦“第一资源”,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一是要实施人才引育计划。对接“新时代荆楚强师共同行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加快青年教师博士化进程,通过“楚天学者计划”“磁湖人才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引进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和高层次学术团队,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生师比。二是要推行新型聘任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谋划,创新人才引育模式和聘任机制,充分盘活资源。开辟“绿色通道”,推行符合校情的预聘长聘制并注重聘期考核,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良性循环。三是要健全师资培养机制。支持中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选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培训,鼓励教师出国(境)外访学进修。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校外挂职锻炼,拓展人才培养成长渠道。四是要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硬待遇”和“软保障”齐头并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切实做好人才服务与保障工作,不断提升人才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五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教师素质评价“第一标准”。开展先进典型选树与表彰活动,注重师德师风激励。建立通报曝光机制,严肃查处师德失范问题。

第二,夯实申博基础,突出重点学科建设。要统筹学科协调发展,突出国内“一流”学科、博士点立项学科以及学位授权点建设,对标博士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落实博士点建设实施方案,聚焦重点任务,优化资源配置,精准施策发力,力争博士点申报进入国评行列。振兴传统基础学科,加强应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建好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完善学科建设组织体系,创新学科组织管理模式。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申报增列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优化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三,坚持“以本为本”,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达成实验班”教育教学模式,围绕省内五大优势产业、“51020”现代产业集群等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大力推进专业调整与专业集群建设,强化课程建设,打造“金专”“金课”,锻造国家“金师”和省级“名师”,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大思政课——新时代共同成长工程”,打造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严格落实“马工程”重点教材选用。持续优化招生结构,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第四,促进科研提质增效,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创建高层次科研平台,突出基础性研究,拓展应用性研究,在“大先生、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奖项”上取得新突破。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和学报办刊质量。积极申报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新一轮人文社科基地等。在社会服务方面,要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和黄石产业集群,扎实推动“三链联动”,深度实施“百校联千企”活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若干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好湖北师范大学科技园。做好科技副职(总)、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派驻服务工作。

第五,打造教师教育品牌,擦亮办学育人底色。要办优师范教育专业,建强教师教育学科,强化师范生素质培养。加强师范类专业集群建设,健全教师教育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计划和新时代强师计划,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打造“优师计划”品牌,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和师范教育发展。深化校地校校合作共建,做好县域普通高中(大冶市第二中学)托管帮扶工作。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创造“湖师经验”,塑造“品牌效应”。持续打造“省培”“国培”优质品牌和“五峰”合作样板,稳步提升附属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发展内生动能。深化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评价改革,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用好用实用活评价“指挥棒”,抓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学校工作清单、负面清单落实落地,不断改进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评价。健全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持续推进职称评审、评比表彰、教学和科研管理及奖励等改革。落实法治工作制度和责任,严格执行《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明确校院两级职权关系,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要求。实施普法规划,开展宪法学习宣传和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抓好“十四五”规划落实,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督查评估。

第七,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建设平安稳定校园。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好敏感节点和重要保障期维稳工作,及时排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校园综合防控体系,推进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建好校园“110”指挥中心,严格落实危化品、门禁系统、实验室和车辆管理等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和开展体验式、浸润式安全教育,打造特色品牌。统筹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反恐防爆等重点工作,持续创建省级示范平安校园。不断提升后勤服务质量与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和学生住宿等管理。认真落实“乙类乙管”下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第八,强化办学条件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加大自主创收力度,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争创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省级“优秀”等次。加强国有资产和校企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做实审计监督和整改。启动新一批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优化校园功能布局,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健全图书馆文献信息数字化服务体系。落实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重视校园信息化和教育数字化建设,深入推动管理服务“一网通办”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福利待遇。持续推进文理学院转设工作。

第九,办好校庆系列活动,庆祝建校五十周年。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策划筹备,细化具体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稳步有序推进,切实抓好落实。突出校庆主题,全面总结办学成就与经验,充分展示发展风貌与成果,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前进路径。广泛联络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做好各类捐赠工作,凝聚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湖师故事,诠释好湖师精神,扩大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第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要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二是要统一思想意志行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三是要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改进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提升二级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四是要注重守正创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擦亮“五个思政”品牌。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好“大思政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五是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坚守主渠道筑牢主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上网下各类阵地管理,落实校外报告人准入制度。强化网络舆情监控,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和教育引导力。六是要狠抓基层组织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选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加大干部教育培养力度。七是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三不腐”,拓展清廉湖师建设。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推进纪检监察干部教育整顿,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和校内巡察工作。八是要凝聚强大合力,做好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与监督。创新群团工作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团要求。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校50周年。

谢谢大家。